往余游京华,郑君过我邸。告言子沈子,诗亦同光体。
杂然见赠答,色味若粢醴。十年始会面,辍乐正读礼。
从之索旧作,发箧空如洗。能者不自珍,翻悔笔轻泚。
我言诗教微,百喙乃争启。风雅道殆丧,庞言天方癠。
内轻感外重,怨诽遂丑诋。何人抱微尚,不绝如追蠡。
宋唐皆贤劫,胜国空祖祢。当涂逮典午,导江仅至澧。
先生特自牧,颇谓语中綮。年来积怀抱,发泄出根柢。
虽肆百态妍,石濑下见底。我虽不晓事,老去目未眯。
谅有古性情,汩汩任有瀰。
冬述四首示子培 其三。近现代。陈衍。 往余游京华,郑君过我邸。告言子沈子,诗亦同光体。杂然见赠答,色味若粢醴。十年始会面,辍乐正读礼。从之索旧作,发箧空如洗。能者不自珍,翻悔笔轻泚。我言诗教微,百喙乃争启。风雅道殆丧,庞言天方癠。内轻感外重,怨诽遂丑诋。何人抱微尚,不绝如追蠡。宋唐皆贤劫,胜国空祖祢。当涂逮典午,导江仅至澧。先生特自牧,颇谓语中綮。年来积怀抱,发泄出根柢。虽肆百态妍,石濑下见底。我虽不晓事,老去目未眯。谅有古性情,汩汩任有瀰。
陈衍(1856~1937),近代文学家。字叔伊,号石遗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二十四年,在京城,为《戊戌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政变后,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,与沈曾植相识。二十八年,应经济特科试,未中。后为学部主事、京师大学堂教习。清亡后,在南北各大学讲授,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最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。 ...
陈衍。 陈衍(1856~1937),近代文学家。字叔伊,号石遗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二十四年,在京城,为《戊戌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政变后,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,与沈曾植相识。二十八年,应经济特科试,未中。后为学部主事、京师大学堂教习。清亡后,在南北各大学讲授,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最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。
送苏修往上饶。唐代。李嘉祐。 爱尔无羁束,云山恣意过。一身随远岫,孤棹任轻波。世事关心少,渔家寄宿多。芦花泊舟处,江月奈人何。
殢人娇 晚浴。清代。陈维崧。 几阵蝉嘶,趖了一枝花影。帘底下、井华冰冷。绡裳乍解,更红酥寒凝。似素藕、浸勾碧湖千顷。浴罢凭阑,晚妆慵整。且消受、凉花绿茗。盈盈皓月,渐低窥金井。又画就、深院夜香风景。
岁末自嘲二首 其二。。钱之江。 一方丘壑力能专,短杖芒鞋适所便。偶遇畸人足清话,再临明镜各华颠。忘筌坐悦鳣鲔发,抉目待看陵谷迁。翻笑平生骨相俗,不堪顾影病梅前。
烛影摇红 除夕。清代。徐釚。 隔岁东风,预欺旅鬓添华发。屠苏传遍,守兰缸、怎得消愁法。料是红闺早掩,诉灯花、向伊难说。除非好梦,归去相寻,不教閒杀。十万笙歌,繁华自趁江潮发。椒盘岁岁忆团圞,剪烛频移榻。那管今宵帐冷,真辜负、爆声喧热。定香桥下,嘱付双鱼,替传锦札。
梦觉闻香。元代。方回。 湖海余生在,桑榆暮景闲。只堪娱老圃,焉用访名山。邻屋晓舂急,客床乡梦还。江天啼鴃处,残月几回弯。